河北洗衣房碱性洗涤剂厂家
助洗剂是指具有多种功能,能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表面活性剂的清洗效果。洗涤剂中使用的助洗剂主要有碱性物质,如碳酸钠、硅酸钠;螯合剂,如三聚磷酸钠;离子交换剂,如A 型沸石等。助洗剂必须满足如下几方面要求:能除去水、织物和污垢中的碱土金属离子;一次洗涤性能:去除颜料、蛋白质和油性污垢的能力强;多次冼涤性能:防止洗下的污垢再次沉积到织物上产生结垢。
上述化合物中,优选的多羧酸盐为每分子含有多至三个羧基的羟基羧酸盐,更优选柠檬酸盐。单体或低聚合多羧酸盐螯合剂的母体酸或它们与其盐的混合物,如柠檬酸或柠檬酸盐/柠檬酸混合物,也可被以作为适宜的助洗剂组分。也可使用硼酸盐助洗剂,以及含有能形成硼酸盐物质的助洗剂(它们在洗涤剂贮存或洗涤条件下能产生硼酸盐)但在低于50℃,是在低于约40℃的洗涤条件下,它们是非优选的。碳酸盐助洗剂实例包括碱土金属和碱金属的碳酸盐,包括碳酸钠和倍半碳酸盐以及它们与超细碳酸钙的混合物,参见DE2321001(1973年11月15日公开)。
洗涤剂的洗涤原理所谓去污,其本质就是从衣物、布料等被洗涤物上将污垢洗涤干净。在这个洗涤过程中,借助于某些化学物质(洗涤剂)减弱污垢与被洗物表面的黏附作用并施以机械力搅拌,使污垢与被洗物分离并悬浮于介质中,将污垢洗净冲走。从目的和机能来说,洗涤过程包括下列要素∶被称为基质的洗涤对象;从基质上被除去的物质、污垢∶洗涤时使用的洗涤液,即在除去污垢时使用的肥皂溶液、合成洗涤剂溶液。整个过程是在介质中进行的,黏着污垢的衣物和洗涤剂一起投入介质中,洗涤剂溶解在介质中,洗涤液将物品润湿,进而将污垢溶解,使污垢与衣物表面的结合变为污垢与洗涤剂的结合,从而使污垢脱离衣物表面而悬浮于介质中。分散、悬浮于介质中的污垢经漂洗后,随水一起除去,得到洁净的物品,这是洗涤的主过程。洗涤过程是一个可逆过程,分散和悬浮于介质中的污垢也有可能从介质中重新沉积于衣物表面,使被洗物变脏,这叫作污垢再沉积作用。因此,性能良好的洗涤剂至少应具备两种作用∶一是降低污垢与基质表面的结合力,具有使污垢脱离物品表面的能力;二是具有抗污垢再沉积作用。
组合物可进一步包含0至约10%,优选约0.01%至约6%重量氯漂白剂清除剂,加入这种清除剂是用于许多存在于供应水中的氯类漂白剂对酶的破坏和失活酶,是在碱性条件下。尽管水中氯含量可能很低(一般在约0.5ppm至约1.75ppm范围内),但在洗涤过程中与酶接触的水的总体积内存在的氯通常是巨大的;因此,使用过程中酶稳定性可能存在问题。适宜的氯清除剂阴离子可以广泛得到,并可由含铵阳离子的盐或亚硫酸盐、亚硫酸氢盐、硫代亚硫酸盐、硫代硫酸盐、碘化物等举例说明。抗氧剂如氨基甲酸酯(盐),抗坏血酸等,有机胺如乙二胺四乙酸(EDTA)或其碱金属盐,单乙醇胺(MEA),及它们的混合物同样也可使用。其它常规清除剂如硫酸氢盐、硝酸盐、氯化物,过氧化氢源如过硼酸钠四水合物、过硼酸钠一水合物和过碳酸钠,以及磷酸盐、缩聚磷酸盐、乙酸盐、苯甲酸盐、柠檬酸盐、甲酸盐、乳酸盐、马来酸盐、酒石酸盐、水杨酸盐,等,以及它们的混合物也可被使用(如果需要)。相对释放动力学本发明的主要方面是提供了相对于水溶性助洗剂的释放,延迟酶向洗涤溶液内释放的方式。